宽山宽水宽天下,满乡满地满风情,顶着贵如油的初春小雪,我们驱车进入了宽城满族自治县县界,雪落在车子上慢慢消融,隔着玻璃窗仿佛也能嗅到春的气息。放眼望去,灰蒙蒙的一片,大概又行驶了10分钟左右,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出现在眼前——宽城县公安局广场警务站。
闹市里的“迷你派出所”
警务站虽然不大,但屋里屋外收拾的干净清爽,让人看着很舒服。因地处县城中心地段,人流量相对密集。“我们的管控范围包括4个社区、4个居委会和18个周边的村庄,其中还包括中心广场、大型商超、医院、学校等人流聚集区域”,民警温学介绍说。根据“枫桥经验”,宽城镇派出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一室两队”建设,广场警务站作为宽城镇派出所的分支机构,管控范围清晰明确,并能与派出所快速联络支援,第一时间赶赴现场,24小时守护百姓安全。警务站成立时间虽然相对较短,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站成为了接警处警、服务群众和社区警务的最前沿。
守护平安的“桥头堡”
警务站日常巡逻面积较大,执勤民辅警采用步巡和车巡结合的方式,早中晚各巡逻一次,针对重点区域更会重点关注,为了保障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保障师生安全,还成立了护学岗。中午临近放学的时候,我们和执勤民辅警驱车赶往了县城第二小学门口,熙熙攘攘的小学生见到了民辅警都开心地打起了招呼。“慢点慢点”、“别挤别挤”、“别玩了赶紧回家”……,护学岗民警语气柔和,眼睛里是满满的关爱。“我的孩子也这么大,每天上下学都是他自己,但是我不担心,我们这么做也相当于在给他们站岗!看到他们平平安安的回家了,我也会很心安”一位执勤辅警说。“现在是疫情期间,每次巡逻的时候,我们都会提醒大家注意自身防护,特别是晚上,广场上虽然没有广场舞等活动,但是饭后散步的人比较多,会有人不注意的就摘掉了口罩,我们看见也会提醒一下,出去的时候我们会多带一些口罩,遇见没戴口罩的会送给他一个。”
便民服务的“连心桥”
警务站的墙上挂满了锦旗,“还有好多锦旗没地方放,就被收起来了”,温学站长介绍道。由于警务站设在了人流量密集的地区,去年一年不完全统计接待群众900余次,平均每天接处警15次。从交谈中得知,警务站的工作远不止这些,“走丢了小孩,老人迷路了,张三跟李四起了口角,这些事情多了去了,但是这些琐事,随时就处理了,不会刻意的去登记统计,总之,只要群众找到我们,我们就要把事情干好”,一位辅警对我们说。有一次,一位老人因为记错了取款记录,一直在坐在银行里不走,不管工作人员怎么跟他解释,老人都不为所动,认为自己的钱让银行弄没了。接警后,警务站民警苦口婆心对老人进行劝解,并和工作人员一起查流水、调录像,耐心地向老人解释,最终使老人相信了真相。警务站内配备了便民雨伞、便民急救箱等物品,还可以为居民提供休息、饮水等服务。为了方便群众办理户籍业务,站内还配备了身份证自助服务终端和交管业务自助终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理各项日常业务,节省了群众的办事时间。
生命安全的“守护神”
警务站工作看似平凡,但是有的时候却很有“成就感”。温学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生在近期的警情:事发当日,警务站执勤民警接到110派警称辖区内有人要自杀,民警火速到达现场了解到,报警人在与男友吵架离开家后,便接到他的电话,说要自杀。由于出门时没带钥匙,门也敲不开,报警人一时间不知所措,便报警进行求助。民警一边敲门与其进行对话,一边迅速联系开锁公司,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期间,报警人的男友拒不开门,并说已经打开了煤气罐,听声音已经喝醉,当开锁公司人员打开房门后,民警冲进屋打开了所有窗户,关掉煤气罐,将报警人的男友背下楼,送上了救护车。“这种时候,我们回想起来会很后怕,但是当时满脑子想的就是救人,人得救了比自己受到表扬要高兴!这就是我们的小成就”。
“警务站的工作是平凡却又是复杂的”,民警如是说,每天的工作虽然繁琐,但是民辅警都很少抱怨,一直在岗位上默默坚守着。无论冬夏,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大家都没有丝毫懈怠。警务站启动运行后,群众无论是物品丢失、找不到路,还是口渴了、下雨天没带伞…遇到任何问题和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警务站找警察。在不知不觉之间,小小的警务站成为了警民之间的感情纽带,成为了展示公安机关护民爱民形象的宽心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