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微警室”,农村交通安全教育新路径
来源:承德市公安局2025-05-19 08:54浏览次数:

 为提高农村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河间市在有条件的农村设立交通安全小警室。这种村庄的"交通安全警示室",正成为守护乡亲们出行安全的前沿阵地,以沉浸式教育筑牢农村交通"大安全"。


      据悉,河间市目前已建成农村交通安全“小警室”128个。这些已建成的小警室有一台能播放交通安全警示片的电视,十来个凳子,一批交通事故典型案例上墙。村中劝导员每月将村中发生交通事故和重点违法驾驶员到小警室进行警示教育,认真观看交通事故警示片,然后填写观后感受,并签订承诺书,保证在以后的行车过程中安全文明驾驶,确保不发生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行为。


      来到诗经村镇二十里铺村的警示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面的事故案例展板。高清照片里,变形的车辆、破碎的头盔、斑驳的血迹触目惊心,每个案例旁都配有事故原因分析和安全提示。电视循环播放着《农村道路事故警示录》,画面中农用三轮车违规载人侧翻、老人横穿公路被撞的场景,在环绕音响的配合下形成强烈冲击。

      在视频室大屏上,23个村口摄像头实时捕捉交通动态,发现面包车超员、三轮车违规载人等行为,值班人员立即通过对讲机通知路面劝导员拦截。"以前靠腿跑,现在有了'千里眼',效率提高三倍。"村支书王志强介绍,警示室不仅是教育阵地,更是村级交通治理的"神经中枢"。


      河间市要求所有国省道沿线村庄建设完成这样的“交通安全警示室”,并抓好重点驾驶员、老年人群体的警示教育,切实将交通安全送进千家万户,潜移默化提升宣传效果。

      目前,每个警示室都建立了"一账三表":重点人员管理台账、教育签到表、隐患排查表、效果反馈表。市交警大队定期更新警示片素材,将近期典型事故转化为教育资源,形成"发生一起事故、警示一个群体、完善一类措施"的闭环管理。

      从诗经的发源地到滹沱河畔,河间市已建成的128个交通安全"小警室"如同散布的交通安全文明灯塔,照亮了全市的农村公路。这些扎根乡土的安全哨所,正以精准化、场景化的教育模式,破解着农村交通治理难题,为乡村振兴铺就平安底色。